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论述,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追寻历史足迹,传承中华文化”学前教育与艺术设计学院“三下乡”小分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学前教育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涛、院长王琪的带领下,于2024年8月14日前往六朝古都--邯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传统文化,传播华夏文明
邯郸市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展现华夏文明发展脉络的重要场所。通过此次参观,旨在让小分队成员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传播华夏文明的使命感。
邯郸市博物馆大厅一楼中央的三面墙壁镶嵌着有“磁山之光”、“胡服骑射”、“建安风骨”三幅锻铜壁画,面积为210平方米,集中反映了邯郸历史文化的三个重要时期。大厅中央还置有一组以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为原型而创作的青铜马群雕,气势恢弘。


随后小分队跟随讲解员先后参观了“‘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展厅、“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陈列”展厅、“磁州窑瓷器陈列”展厅。聆听了从3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新桥遗址一直到1945年邯郸解放和邯郸建市的历史,成为进一步追寻历史足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契机。在展厅内邯郸市博物馆还通过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小队成员。

参观结束后,小分队成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对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表示由衷的赞叹,并就如何更好地传播华夏文明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议。
探寻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是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参观旨在让小分队成员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传承革命精神。
来进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小分队首先来到烈士纪念塔前,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默哀致敬。纪念塔上镌刻的烈士英名,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在陈列馆内,通过观看历史图片、实物展示和文字介绍,小分队成员详细了解了晋冀鲁豫边区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此次参观让小分队成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深入了解了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为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观过程中,小分队成员相互交流、共同感受,让我院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弘扬非遗文化,感受千年之韵
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学习瓷器文化知识,小分队第三站来到了邯郸磁州窑主题浮雕群和磁州窑博物馆,浮雕群是一面长二百多米,高二十余米的山体浮雕,展示了磁州窑从瓷器成型、薪火相传到誉满华夏、走向世界的发展史,匠人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磁州窑从创烧到鼎盛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让小队成员们对磁州窑的历史有了一个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磁州窑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磁州窑博物馆,小分队成员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从磁州窑的起源、发展历程,到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装饰技法,以及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了磁州窑的历史与文化。


为了让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磁州窑的魅力,博物馆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大家观看了陶瓷拉坯、绘画等工艺,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制作瓷器的艰辛与乐趣。亲身感受磁州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了队员们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愿意为传承和弘扬磁州窑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院小分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悠久历史,中华瓷器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革命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英勇与坚韧,增强了我院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日后,我院师生将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