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
2023年9月11日-17日,我们迎来了全国第26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普通话的发展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不是以滦平语音为标准音。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三、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构建良好语言环境,便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